长株潭城市群百姓生活商务资讯门户

雾霾卷土重来,你还戴口罩吗?

2018-10-26栏目:健康

资料图片 新华社记者李雨泽摄

从14日开始,京津冀区域整体扩散条件较差,北京、石家庄等部分城市出现重度空气污染。气象监测显示,15日夜间至16日,受降水和弱冷空气影响,华北中部等地的霾天气减弱或消散。然而与几年前“PM2.5”这个新名词刚进入大家视野时相比,现在出行时戴口罩的人明显少了。雾霾天不戴口罩出行到底行不行?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。

雾霾卷土重来 京津冀空气重污染

10月14日,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,当日19时北京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,实时空气质量指数211,首要污染物为PM2.5。北京环保监测中心预报,15日白天,北京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将达到重度污染水平,预计将到达此次污染过程的峰值。

往年进入10月以后,受天气系统影响扩散条件下降、污染排放增加等因素的影响,京津冀地区会进入污染的高发期。今年10月以来,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不错,直到这个周末,空气质量才出现下降,出现轻度污染。15日早间,受气压场较弱、风速小等不利扩散条件影响,京城的空气质量相比昨天进一步下降。上午8时,北京城六区已经达到四级中度污染水平;东南部郊区接近五级重度污染水平。

雾霾危害健康 你却不戴口罩了?

雾霾来袭,但是与几年前PM2.5刚进入大家视野时很多人都戴上口罩的情况不同,现在大街上戴口罩的人明显少了,且很多戴的是不防雾霾的一次性口罩。有调查发现,人们不戴口罩或者戴错口罩的原因主要有感觉不适、无所谓、不知道防护性能等几种,实际反映的是公众对雾霾危害的忽视。有些人可能没有看到雾霾带给身体的直接影响,因此心理上对雾霾的警惕越来越放松了。

资料图片 新华社记者李雨泽摄

 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?

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信息显示,PM2.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.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,而人的头发丝的直径是40微米。它可以负载铅、镉、砷等重金属离子和硫酸盐、甲醛等化学物质,以及细菌病毒。疾控专家提醒,PM2.5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,比如引发呼吸系统、心脑血管等疾病,引起儿童、青少年和成人哮喘病的发生或加重等,医生提醒,健康问题不可麻木,希望公众能保持必要的健康意识。

1、患癌症的风险增高

众所周知,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60%,而雾霾里含有的有害颗粒物更多,所以雾霾比吸烟更易致癌。另外研究表明,肺癌发病率与雾霾高发地区呈正比例相关,北京、石家庄等空气重污染区也是我国肺癌高发区。

2、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

因为雾霾天气阳光照射不到大地,或者阳光微弱。这样会使地表面的细菌病毒微生物快速繁殖,引起过敏等疾病。

3、易发生交通事故

雾霾天气会让可见度降低,严重的只能看清几米的距离。对道路上的行人、车辆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,十分危险。

4、伤血管

浓雾天气压比较低,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,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。另外,雾天往往气温较低,一些高血压、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,血管热胀冷缩,也可使血压升高,导致中风、心肌梗死的发生。

5、伤脑

雾霾不仅伤害器官,更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。专家曾介绍,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,空气中PM2.5增加10微克/立方米,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。

6、伤肺

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,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。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,且接触面积较大,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,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。美国调查了2.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,发现PM2.5增加10微克/立方米后,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%~27%。

雾霾天防范指南

雾霾天气只要是有室外活动,都应该戴上防雾霾口罩,避免空气中大量的污染物吸入到肺中。友谊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维建议,外出时最好佩戴N95型或KN90型口罩,两者可过滤95%、90%以上包括PM2.5在内的多种可溶性有害颗粒。具体措施如下:

1、尽量减少外出  

遇到雾霾天,要尽量减少外出的频率,否则免疫力低下的人会容易得上一些疾病,即使是免疫力高的人难免也会有一些不舒服。  

2、尽量少开窗  

开窗后雾霾便会进入房间内,相当于和户外就差不多了,危害就不讲了,和在户外差不多,反正就是尽量少开窗就是了。  

3、外出时要带口罩  

因为霾的直径大约在1-2.5微米之间,是很小很小的,是非常容易吸进我们的鼻腔或肺里的,所以如果在雾霾天非要外出的话戴口罩是必需的。  

4、停止户外活动  

尤其是患有哮喘病和心血管病的老年人,在遇到雾霾天时候一定要停止一切户外活动,否则可能会诱发病情,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。  

5、多饮水,多吃蔬菜和水果  

雾霾天要多喝水,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这样做不仅有清肺功能,还可以补充各种各样的维生素,同样也会增强你的免疫力。(综合环球网、中新网、北京晚报、北京日报、长江日报、华龙网、中国气象网等相关媒体报道)